中国猛少妇色xxxxx_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_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_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蘇州市打造科技服務業發展先導城市三年行動計劃

發表時間:2023-08-14 08:49

蘇府〔2022〕91號

發文日期 2022-12-20

級別:蘇州市級

狀態: 有效

支持方式:獎勵

支持產業:所有產業

發文單位:蘇州市人民政府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堅持全球視野、問題導向、突出重點、集群發展的原則,聚焦研究開發、科技評估、信息服務、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科技金融、知識產權、檢驗檢測認證等領域,實施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著力開辟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加快打造科技服務業發展先導城市,為提升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高水平建設創新型城市和產業創新集群提供有力支撐。到2025年,市級科技服務業集聚區和特色基地達70家,全市擁有規模以上科技服務機構1500家、科技服務領域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科技服務從業人員25萬人,科技服務業收入超過2500億元。

        一、實施科技服務載體支撐工程

        (一)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舉全市之力支持、服務、保障蘇州實驗室建設。推進生物醫藥、腦科學、海洋通信、人工智能等領域重大創新載體建設,努力成為有關國家重大科研載體的基地或網絡,按“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支持。加快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蘇州)、深時數字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國家超級計算昆山中心等戰略科技力量,構建大協作、開放式、網絡化創新格局,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從1到10”的轉化。(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

        (二)構建實驗室體系。圍繞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四大產業創新集群,聚焦16個細分領域,全力爭創全國重點實驗室(基地)、江蘇省實驗室及江蘇省重點實驗室,主動布局建設蘇州市重點實驗室,構建定位清晰、充滿活力的實驗室體系。加大支持力度,鼓勵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創新型企業采取牽頭新建、共同建設、參與建設等方式,爭創全國重點實驗室(基地),分階段全過程給予最高2億元資助;對新建的江蘇省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工程技術聯合實驗室給予最高2000萬元資助;對新建的蘇州市重點實驗室給予最高100萬元資助,建設期滿后根據運行績效給予最高100萬元持續資助。(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三)建設產業技術創新平臺。鼓勵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創新型企業統籌資源建設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對新建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給予5000萬元資助,對新建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給予2000萬元資助,對新獲認定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按“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支持。創新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模式,聚焦四大產業創新集群以及未來產業,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面向全球吸引大院大所、創新型龍頭企業、著名科學家、創業團隊在蘇州建設新型研發機構,最高給予1000萬元資助;支持新型研發機構把“研發作為產業、技術作為商品”,強化合同科研導向,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研發服務,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到2025年,市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累計達150家,研發服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超過50%。加快建設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協同的創新聯合體,發展高效強大的共性技術供給體系,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支持科技服務機構參與創新聯合體建設,到2025年,全市創新聯合體累計達50家。(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

        (四)提升科技基礎能力。鼓勵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科學裝置等建設,建立聯合互動機制,推動可持續發展。著力推進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三期建設,超前布局建設材料科學分析表征、極端核磁共振、中能多粒子加速器、全腦在體單神經元解析成像實驗等大科學裝置,并力爭進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行列。鼓勵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瞄準國際前沿提供前瞻性研發服務。積極建設超算中心、生物信息中心、實驗動物中心、生物種子與實驗材料資源庫、科技圖書文獻中心等基礎性科技設施,為科技創新提供基礎服務支撐。(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

        (五)加快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整合現有研發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科技金融生態圈平臺、科技人才地圖平臺等,建設統一的“蘇州市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并有效對接“蘇商通”,構建全過程的線上科技公共服務。完善科技創新券制度,堅持“全國使用、蘇州兌付”,降低企業創新成本,激發企業使用“蘇州市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積極性,提高平臺使用率和影響力,符合條件的企業每年最高可使用250萬元科技創新券。圍繞四大產業創新集群,聚焦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關鍵環節,鼓勵建設成果轉化中試、檢驗檢測認證、藥物轉化、臨床試驗等專業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根據服務績效給予最高200萬元支持。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整合各類科技資源,建設科技服務云平臺“蘇科云”,實現科技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并實行平臺上移、服務下延,通過手機APP移動互聯直通到創新主體,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科技信息服務。構建蘇州市科技公共服務平臺聯合體,統籌整合成員科技服務資源,匯聚提升成員科技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大數據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

        二、實施服務機構雁陣打造工程

        (六)集聚高水平科技服務機構。強化科技招商,面向國內外引進創新能力強、服務水平高、行業影響力大的高端科技服務機構;支持全球知名科技服務機構在蘇州設立功能總部、地區總部或獨立法人機構,按《市政府關于印發蘇州市支持總部企業發展實施辦法的通知》(蘇府規字〔2022〕1號)規定給予支持。實施本土科技服務骨干機構培育計劃,支持培育對象加強服務工具、模式和產品創新,牽頭或參與制定服務標準,加快做大做強,對首次成長為規模以上科技服務企業的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對年營業收入首次達到5000萬元的,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支持高水平科技服務機構“走出去”,采取獨立設置、聯合運營、并購重組等方式,拓展國內外科技服務市場。到2025年,年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的高端科技服務機構達100家。(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

        (七)發展科技服務高新技術企業和研發型企業。支持研發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的科技服務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技術服務收入,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獎補。圍繞創新鏈完善研發服務鏈,支持以自主技術研發服務為主業的科技服務企業,持續提升為其他企業提供研究開發、成果轉化、技術服務和整體性解決方案的能力,努力成長為研發型企業,對首次被認定為江蘇省研發型企業的給予最高50萬元支持;鼓勵研發型企業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研發平臺。到2025年,江蘇省研發型企業達30家。(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八)壯大科技服務中小微機構。鼓勵高校院所、科研機構、企業有經驗的科技人員創辦科技服務機構;支持民營企業獨立創辦或與其他社會力量聯合興辦科技服務機構;支持合伙制科技服務企業發展,鼓勵有條件的科技服務事業單位轉企改制,促進科技服務中小微機構不斷涌現。探索科技服務專業孵化器建設,放寬住所登記條件,實行“一址多照”和集群注冊,對首次獲得市級及以上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備案或認定的,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每年開展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績效評估,對評估結果為優良的,給予最高100萬元運營補貼。建立科技服務機構積分制度,從服務工具、服務團隊、服務模式、服務成效等方面建立指標體系,對科技服務機構進行量化打分,并把積分情況作為項目申報、人才評選、信貸支持、榮譽激勵等的重要依據。(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委人才辦、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金融監管局)

        (九)培育新型科技服務機構。培育概念驗證機構,支持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創新型企業建設概念驗證中心,為實驗室成果提供技術可行性和商業化論證,優選可轉化的科技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轉化供給質量,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對新建的概念驗證中心給予最高100萬元建設資助。培育科技成果中試工程化服務機構,圍繞四大產業創新集群,面向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需求,支持建設中試工程化服務平臺,通過工程化手段,推進科技成果熟化,打通轉化工藝流程,提升批量化生產能力,突破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對新建的中試工程化服務平臺給予最高100萬元建設資助。培育科學數據服務機構,建設蘇州市科學數據中心,并圍繞四大產業創新集群細分領域,依托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創新型企業建設分中心,匯聚整合科學數據資源,形成一批全國有影響的科學數據集,積極爭創省級以上科學數據中心;建立健全統籌服務體系,依托蘇州市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科技服務云平臺“蘇科云”,強化科學數據開放共享服務,到2025年,年服務企業及高校院所、科研機構研發人員超過5000家(人)次。(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

        三、實施服務人才精英匯聚工程

        (十)匯聚高層次科技服務人才。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面向全球引進科技服務高端人才、緊缺人才、拔尖人才,特別是懂技術、懂市場、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各級相關人才計劃對科技服務人才給予優先支持。借鑒國際知名獵頭公司專業化引才辦法,培育引進一批具有較強的市場意識、戰略執行、經營管理和開拓創新能力的科技服務職業經理人。創新數字化引才手段,依托領軍人才發現系統、創新集群人才支撐系統、科技招商智能導航系統,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全球科技服務人才地圖,提高精準招才引智能力。堅持“筑巢”和“引鳳”相結合,強化各類載體平臺建設,推動“人才+項目+平臺”一體化引進。(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市場監管局)

        (十一)強化科技服務人才培養。鼓勵在蘇高校設立知識產權、創業孵化、科技金融等領域學院(研究院),或設置科技服務學科專業,開展相應學歷教育。提升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長三角知識產權實用人才培訓基地、蘇州科技商學院、蘇州市產學研學院等建設水平,完善培訓課程設置,增加案例研討、實訓演練等內容,努力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加強與知名高校院所的合作,構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建設科技服務國際化人才培訓基地,與國內外知名服務機構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到2025年,全市持證技術經紀(經理)人達5000人,創業導師達6000人,培訓科技評估師1000人,新增持證國家專利代理師900人。(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市場監管局)

        (十二)健全科技服務人才激勵機制。引導行業協會建立健全技術經紀人、科技咨詢師、科技評估師、信息分析師等職業資格認定體系。建立科技服務人才評價體系,完善職業資格制度,激發高校院所、科研機構、企業等單位各類人才在科技服務領域創業創新的積極性。鼓勵高校院所、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將科技成果轉化與職稱評定、崗位聘任、人才評價、績效考核等相掛鉤。認真落實高校院所、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科技人員在職與離崗創業政策,建立科技人員柔性流動制度,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校院所、科研機構科技人員經所在單位批準,帶著科研項目和成果、保留3年人事關系,到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提供技術服務,或創辦科技服務機構。支持科技服務人才加強能力建設,對自費參加國家級科技服務培訓機構培訓并取得結業證書的,按培訓費用的50%給予最高1萬元資助。(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

        四、實施科技服務集聚發展工程

        (十三)推進科技服務業集群發展。堅持“關聯功能集中、產業專業集聚、土地集約利用、區域聯動發展”,以發展基礎較好的科技服務業為重點,強化產業規劃引領,加快集聚科技服務載體、人才、機構等資源,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生態,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務業集群。引導各縣級市(區)發揮自身優勢,打造彰顯特色、錯位發展的科技服務業集群,支持張家港市建設半導體研發服務集群、檢驗檢測認證服務集群,支持太倉市建設藥物臨床前安全性評價服務集群、檢驗檢測認證服務集群,支持常熟市建設汽車及零部件研發服務集群、聲功能材料檢驗檢測認證服務集群,支持昆山市建設高端裝備研發服務集群、生物醫藥檢測認證服務集群,支持吳江區建設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研發服務集群、功能紡織品檢驗檢測認證服務集群,支持吳中區建設生物醫藥檢驗檢測認證服務集群、高低壓電器檢驗檢測認證服務集群,支持相城區建設智能車聯網研發服務集群、先進材料研發服務集群,支持姑蘇區建設軟件開發和信息技術服務集群、節能環保領域檢驗檢測認證服務集群,支持蘇州工業園區建設藥物研發服務集群、智能傳感器設計制造研發服務集群,支持蘇州高新區建設知識產權服務集群、科技金融服務集群。(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

        (十四)建設科技服務業集聚區。深入開展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國家科技服務業集聚區試點,努力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經驗新模式。建設市級科技服務業集聚區,匯集高端服務機構,拓展服務功能,打造服務品牌,構建貫通產業上下游的科技服務鏈,努力在科技服務業集聚發展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支持各縣級市(區)圍繞重點產業,建設科技服務業特色基地,發展特色科技服務業。結合發展樓宇經濟,打造科技服務特色樓宇,集聚各類科技服務資源,建設科技服務垂直開發區。研究制定市級科技服務業集聚區、特色基地的建設標準、認定辦法和管理服務措施,促進規范發展、可持續發展。到2025年,建設市級科技服務業集聚區20家、市級科技服務特色基地50家。(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

        (十五)探索建設科技金融改革試驗區。支持有條件的縣級市(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深化科技金融改革,推動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建設科技金融改革試驗區。健全科技金融機構組織體系,鼓勵商業銀行在試驗區設立科技金融事業部、科技支行、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等,探索差別化管理方式;支持境內外科技保險公司在試驗區建立總部研發和創新中心;加快發展法律、會計、管理咨詢、評估認證、創業孵化、中介服務等科技金融輔助服務機構。推動科技金融產品創新,支持保險公司研發推出生物醫藥相關責任保險、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保證保險、專利綜合保險等產品;提升面向科創企業的首貸比,擴大信貸產品覆蓋面。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暢通科創企業上市融資渠道,加強上市后備科創企業資源庫建設,對優質科創企業進行孵化培育和分類支持;強化股權投資基金培育引導,爭取國家重大產業投資基金在試驗區落地,加大對試驗區科創類基金尤其是民營科創類基金的配套支持力度。推進科技賦能金融,引導試驗區金融科技產業集聚;深化金融科技開發和應用,引導金融機構運用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技術優化風險防控,提升風險識別、處置的準確性和及時性。(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金融監管局、人行蘇州中支、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蘇州銀保監分局)

        (十六)推進科技服務協同聯動發展。認真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江蘇省區域協調發展部署,積極參與沿滬寧產業創新帶、G60科創走廊建設,加快打造環太湖科創圈、吳淞江科創帶,依托四個帶狀空間完善全市域創新布局,將城市產業空間重點用于承載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能力的提升。參與長三角科技創新服務戰略聯盟建設,共享信息資源,共創特色品牌,共育人才隊伍,共促產業發展;支持更多科技服務機構加入聯盟,加強與聯盟成員的務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堅持市域一體化,支持各縣級市(區)交流聯動,實現布局互補、資源共享、產業互動,打造區域一體化科技服務發展格局,努力構建全市域科技服務融合發展生態,到2025年,認定10家蘇州市域一體化科技服務聯動發展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

        五、實施服務機制模式創新工程

        (十七)發展數字科技服務。推進科技服務數字化,加強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與科技服務的深度融合,發展第三方云平臺服務,打造“互聯網+科技服務”,推動科技服務從線上線下相結合向線上全流程服務轉變。鼓勵科技服務機構深化產學研合作,強化數字領域技術攻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高數字科技服務水平。支持科技服務機構運用數字技術,挖掘有效服務需求,提高響應速度,拓寬服務維度,加快服務產品迭代升級,提升精準服務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

        (十八)構建市場化運行機制。引導科技服務機構緊貼市場,提高自我造血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支持科技服務機構開展行業融合、垂直整合,努力提供覆蓋產業鏈不同階段的“一條龍”科技服務,提高整體競爭力。支持科技服務機構根據服務痕跡,了解用戶潛在需求,及時向用戶提供能夠提升用戶產品性能、質量、競爭力的增值服務。支持科技服務機構發展平臺經濟,面向科技服務供需方,搭建開放服務平臺,強化資源展示、信息查詢、合作交易等功能,并提供代理服務、儀器耗材銷售、服務產品宣傳推廣以及儀器設備租賃、調劑、買賣等市場化衍生服務。支持科技服務機構加強與金融機構深度合作,在為用戶提供科技服務同時,發揮自身優勢,幫助推介金融服務和產品,參與收益分成,拓展收入來源。(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

        (十九)完善科技服務要素市場。聚焦技術交易等重點領域,強化市場機制和需求導向,發展層次多元、特色鮮明、功能完備的技術要素市場,強化確權、定價、交易、信用、監管等功能,推動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不斷激發市場活力。整合國家技術轉移蘇南中心、長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江蘇國際知識產權運營交易中心、蘇州市產權交易所、蘇州大數據交易所等,探索建設統一開放、互聯互通的技術交易市場。深化科技成果產權改革,支持蘇州大學深入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經驗新模式,明晰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的產權關系。促進技術要素與資本要素融合發展,探索通過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知識產權證券化、科技保險等方式,推動科技成果資本化,促進科技成果進場交易和價值實現。完善技術交易市場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確權、登記和公示等基礎功能,提供評估、咨詢、匹配、投融資對接等增值服務,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轉移轉化。支持技術交易市場探索建立技術轉移交易指數、技術交易區域指數、技術交易行業指數,以此衡量技術交易市場的活躍程度,反映全市、各縣級市(區)及相關行業技術交易狀況和變化情況。鼓勵高校院所、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開展技術交易,對輸出方、吸納方、中介方給予最高50萬支持。到2025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1200億元。(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大數據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大數據集團)

        (二十)建設蘇州市科技服務業發展聯盟。整合全市科技服務業資源,加快聯盟建設,打造科技服務共同體,提升科技服務綜合效能。支持聯盟會同科技服務行業協會、行業學會等,研究制定科技服務發展規范,推動科技服務持續健康發展。鼓勵聯盟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舉辦論壇、沙龍、路演、培訓、專場對接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促進聯盟成員常態化的互動交流。支持聯盟發揮優勢,強化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為政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持。支持聯盟牽頭研究制定科技服務質量體系、標準化體系,推動打造一批國內外有影響的科技服務品牌,不斷提升科技服務業綜合競爭力。(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科協)

        六、實施科技服務生態營造工程

        (二十一)加大支持力度。成立由市領導任召集人的蘇州市科技服務業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定期聽取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及時研究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統籌各級各類財政專項資金,強化對科技服務載體能力建設、高水平科技服務機構培育、高層次科技服務人才培養、科技服務業集群發展等方面的支持。在科技招商項目評估、產業發展知識產權導航、人才創新創業指導、科技發展戰略研究、科技人員教育培訓、法律服務等方面,購買公共科技服務,努力為科技服務提供更多應用場景。認真落實涉及科技服務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加強土地、人才、房租等方面配套支持,為科技服務業發展提供良好支撐條件。(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

        (二十二)拓展融資渠道。建立多元化融資體系,引導銀行信貸、創業投資、資本市場等加大對科技服務機構的支持力度。鼓勵保險、擔保機構為科技服務機構提供相關融資服務,支持科技服務機構上市融資、再融資以及掛牌,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服務機構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非金融債務融資工具等。用好科技服務機構積分制度,激發金融機構為科技服務機構提供信貸支持的積極性。(責任單位:市金融監管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蘇州銀保監分局)

        (二十三)強化統計監測。建立健全科技服務業統計制度,完善指標體系,優化統計方法,強化分析研究,定期發布統計監測結果,準確把握行業發展態勢。編制年度發展白皮書,展示科技服務業發展成效,引導科技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強智庫建設,為制定科技服務業發展規劃、支持政策等提供智力支持。(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統計局)

        (二十四)營造良好環境。加強科技服務機構信用體系建設,建立科技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信用記錄披露制度,建設科技服務機構信用信息管理系統;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為科技服務業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舉辦科技服務業發展大會。開展“蘇州市科技服務業集聚區(特色基地)10強”評選;對科技服務載體、機構、人才各細分若干類別,每個類別分別評選20強;對入選的科技服務載體、機構,由“蘇商通”推送給科技型企業,在服務企業同時擴大影響力,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度的科技服務品牌。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強化優秀科技服務載體、機構、人才、品牌的宣傳,努力形成全社會支持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



新每創業務介紹.jpg

專利申請
版權登記
政策補貼
資質體系
行業新聞
發明專利 實用新型專利 外觀設計專利
商標注冊
商標轉讓
商標續展
軟件著作權
美術作品
文字作品
領軍人才
雙軟認定
專精特新
研發補貼
工程中心
三體系
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兩化融合管理體系
微信咨詢
產品手冊
咨詢熱線
周一至周日8:00-22:00
0512-66052028    18020275753